我的思考 EVA 衝擊

lincalvino
Jul 5, 2021

--

在「新世紀福音戰士」裡,人類受到三次巨大的衝擊;而回顧我的思考歷程,也受到三次巨大的衝擊。

不知道為什麼,從小很容易感到困惑,卻總是對找到的答案不太滿意;而自己的個性算是比較懶散的,說真的也沒認真做很多功課,好像只是在這個世界裡隨意的翻找。因此一直到 40 歲前,似乎沒能感受到什麼讓我覺得太深刻的東西;雖然天文物理一直是我很感興趣的領域,但只能等待別人新的發現,不是我個人可以做的;因為工作的關係接觸到「精神分析」,雖然也帶給我很大的啟發,很多事情似乎有了還算滿意的解釋,但還是無法解決我的困惑。

雖然是隨意的翻找,但或許是我也不輕易地就給自己一個答案,長久下來也累積了一些東西;回頭想想,如果沒有這些累積,這幾次的衝擊也許也不會發生。

第一次衝擊:佛學

我從高中就開始抽煙,思考的過程一直都離不開煙。忘了是四十幾歲的時候,接觸到了煙斗,覺得很有感覺,於是放棄了一般的紙煙,改抽煙斗,沒想到還是出現了脫癮的症狀。但是抽過煙斗後,就再也無法忍受紙煙的味道了,結果還是經歷了戒菸三階段「焦慮」、「情感麻木」以及「暴增的食慾」。

就在這樣的過程裡,某次在太太娘家看到幾本佛書(她大學時期吃素學佛,跟我在一起才「還俗」,哈)突然地對佛學感到興趣,認真地看了「心經」以及「金剛經」。對比我在心理學中學到的,感受到佛學對於「心」的認識竟然如此深入,甚至比精神分析還切中心的本質。對於佛學中「我執」和「因緣」的理解,增廣了我對人世間事物的了解;而金剛經裡的一句「無所住而生其心」,對我而言有如燈塔般的存在。只是在之後企圖更深入的研究中,陷入太多佛學名詞的困境中;而畢竟佛學源於古代,很多的現代的現象不容易以現代的語言說清楚,於是就擱下了對佛學的鑽研。

第二次衝擊:維根斯坦

就這樣又過了幾年,忘了在什麼情況下,接觸到「維根斯坦」;直接閱讀他的書是困難的,經由他人對他的闡釋(維根斯坦與哲學研究),我心中長久以來的一種莫名的困惑感,好像被他直接命中;當時確實有種「一槍斃命」的感受,倒不是說發現了什麼真理,但確實幫助我「醫治」了「思考的疾病」。他從語言出現的情境開始設想,語言如何一步步引人步入思考的陷阱。他的那句「一切都已經明擺在眼前了」,幫助我避開過去一些思考的泥淖。

記得剛看完這本書,剛好是 Matters 開始成立的時候,我進入後的第一篇介紹文就是講我閱讀維根斯坦的感想。之後的一年我專注地寫下我關於「自戀」的想法,甚至完成了一本書「自戀筆記」,積極地跟大家介紹我的想法,也獲得不少迴響,這也是大多數 Matters 上的朋友對我的認識。

後來在 Matters 上看了很多大陸網友的發言,加上台灣選舉公投的結果衝擊,深刻地感覺到社會的不公與壓迫對於人思考的影響。剛好看到「基本收入」訊息,便投入去了解這個議題。但是在深感它可以有效解決社會問題的同時,也經驗到實施它的巨大困難。一段時間後,我經驗了空前的低潮,整個人被一種強烈的無力感壟罩,做什麼都好像失去了動力。於是想暫時離開思考,做一些感官性的活動,就這樣淡出 Matters 社群。直到去年底下定決心挑戰單車「一日雙塔」,又完成「玉山單攻」,似乎讓動力恢復了一些。

第三次衝擊:拉岡

就在重回 Matters 不久,看到@煮鶴焚琴寫的一篇書評,介紹吳瓊寫的一本介紹拉岡的書,看完之後再度大受衝擊。自己學精神分析這麼久,竟然從來都沒有去研究拉岡。並不是沒有聽過他,而是在「正統」的精神分析訓練系統裡,拉岡幾乎是被完全抹去;之前無意中看到的關於他的訊息,幾乎完全是負面的:自大、偏頗、艱澀難懂。但是最近閱讀他的理論,幾乎是切著我思考最困惑的部份進行:關於主體與欲望的本質、語言與象徵對於人思考的影響。雖然他幾乎改寫了精神分析理論的所有假設,但我在讀他的過程,不僅沒有感到衝突困惑,反而更有一種清晰感。以他的說法,就像是「縫合」了我許多思考上的「間隙」。他的「偽主體」、「不可能滿足的欲望」,提供了我思考繼續前進的路線。

在我目前的感受中,佛學、維根斯坦與拉岡,三者之間不僅沒有衝突,更像是互相詮釋與註解。這也是我之後想要再深入去研究的,期待自己在這三次衝擊後,能夠完成我的「思考補完」計畫。

(話說「新福音戰士」完結劇場版到底在說些什麼啊?XD)

--

--